观焦点:今晚,全世界都在等待
全世界都在等待着。
原定于17日晚发射的SpaceX星舰,因为压力阀被冻结,延迟发射。
(资料图)
根据SpaceX的说法,将在今晚21:28分重新试飞。
令人激动的时刻,即将来临。
这艘星舰代号SN24,由SpaceX公司建造,高120米,是历史上最巨大的火箭。
很难理解它的伟岸是吗?换个姿势看:
它就是个摩天大楼。
无论飞行是否成功,这无疑都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壮举。
马斯克对太阳系的野心,至少一半都压在这个大家伙上了。
它,或许就是未来世界的火种。
01 星际帝国
如果星舰成功发射,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真的可以实现,我们的未来,会是什么样的?
现在,假设我身处三十年后的未来,我即将前往火星旅行,至少要经过这些流程。
1.登机。
乘坐电梯到达一百多米高的发射塔顶,在一览无余的自然风光中,穿过舰桥进入飞船本体。
2.起飞。
系好安全带后,火箭升空。几分钟后。第一阶段助推器开始分离,飞船本体继续前进,直至抵达近地轨道。
3.补给燃料。
助推器在安全着陆后,会再被安装一艘充满推进剂的新飞船。
再次升空,准确把充满推进剂的飞船送到指定轨道,与上一艘飞船对接。
这个过程会重复好几次,直到最开始的那艘飞船燃料被补满。
4.前往火星。
所有旅客将在微重力环境中,渡过三个月的快乐时光,这刚好也是你对一段关系产生厌烦的时间长度。
5.进入火星大气层。
此时,船体外部摩擦出耀眼的火花。忍受一段激烈的噪音污染后,飞船垂着降落火星地面。
6.异星球生活。
殖民早期,大部分来此的人,或许都是帮助夯实基建的工程师。
往后十几年,项目就多了,科研、探险、创业……这里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商业街,渐渐衍生出烟火气息,定居和游客越来越多。
7.返程。
搭乘最近的一趟火星往地球航班。
返程燃料所需的液氧和甲烷,可以从当地丰富的冰海和大气中就地取材——这很可能是火星的支柱产业。
回家后,对着朋友们吹嘘自己在火星的所见所闻,化身为一个装逼都带着火星范的人。
到2060年,火星上的人口已经超过十万,你儿子效命的企业,刚好在火星上有分公司。
他即将和亲友们告别,前往火星调任,至少26个月后才能回家。
同时,你刚上初中的孙子也说,他准备申请报考火星的高校,并进修城市规划学位,为新城市添砖加瓦。
你忧心忡忡:万一他永远不回来了咋办?
毕竟,作为90后,你早已与时代脱节,记忆还停留在太空旅行既危且险的年代。
看着子孙辈一个个往外星迁徙,你仿佛回想起多年前,父母辈前往沿海城市打工的情景。
……
时间继续推移。
此后,随着火星殖民技术越来越成熟,新世界的人口越来越多,当越来越多人看到外星球的日常生活,他们(尤其是年轻人)便会开始思考:
“是不是应该趁还没老,去见见世面。”
又二十年后,2080年,,火星移民达到100万。当一个个新城市拔地而起,这里早已成了人们的第二故乡。
当新一代人长大成人,当地社会已和地球并无区别。
彼时,当盛大的庆典在两颗星球同时举行,很多人开始怀念火星殖民的奠基时期,SpaceX的画面被重新记起——一副天马行空、被人成为神经病的开创简史。
但现在,已经有十几家公司运营地球—火星专线,成百家的企业谋求在火星上的发展和契机。
不断发酵的太空殖民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,所有人都迫切希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。
就像马斯克所说的:
“你可以把火星殖民想成一个刚由受精卵进化而成的有机体,之后它会成为多细胞机体,然后进行器官的分化——这对于新世界也一样。”
这样的未来,谁能拒绝呢?
02 伟大征程
首先,请看下图,这是人类近50年对太阳系的探索。
其中,对比星落密布的月球,我们只有38次上访火星的记录。
而且,探月记录的绝大部分,在1960~1980年间。抛开冷战的背景不谈,载人登陆的秘技似乎被锁在了黄金岁月之中,无人解锁的后果就是技术断层。
马斯克提出火星殖民计划的精妙之处,就在于承接了黄金年代的梦想,把30年的断档重新读取,提出星际种族的战略,为人类存亡绝续做一个备份。
说起来容易,该怎么做呢?
火星旅行的理论方案有不少,最为人熟知的是霍曼轨道转移。
根据该理论,在离开地表后,航天飞船需利用两次加速,切入到半径更大的火星轨道中。当火星到达自己轨道对应的点,飞船就正好被纳入火星的引力范围,从而完成登陆目标。
这不是最快、也不是最近的路径,却是最省燃料的方案。(具体的计算公式很复杂,这里不做讨论。)
问题的关键来了,燃料的“节省”。
但在现实中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传统飞船近地轨道运输目前的成本为$18000/kg。之所以这么高,是因为在航天飞机领域,上游长期被几家供应商垄断。
洛克威尔公司研制的轨道飞行器,洛克希德马丁提供的外部燃料箱,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开发的固体火箭助推器,然后这些大公司同时还有自己的分包合同,每一家分包商又必须从售价中抽成来盈利。
一层层盘剥后,成本不可能降下来。
只有自主研发所有部件,才能省去大量被抽成的利润。
更有其他好处。不仅能全程监控,打造更高效的研发系统,员工之间也能就新设计直接交流,毫无障碍。
SpaceX正是在此环境中诞生的。
它是全球第一家实行火箭制造纵向整合的公司,依靠美国军方支持,完成了研发和制造零件整合。
在创立之初,马斯克就声称:
SpaceX正通过在火星上建造一个自给自足、百万人口的文明来实现人类的跨星之梦。
为什么要“跨星”?马斯克将之称为“种族的生命保险”。用通俗的话来说,即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。
现在所有人都居住在母星,一旦遭遇什么不测,第三次世界大战、黑科技自毁或自然灾害,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。
为什么选择火星?这个显而易见,太阳系中只有火星和地球环境相似。
这些都好理解。问题在于,你要怎么带着100万人飞到火星?
马斯克认为,太空飞行花销过高的根本原因,是我们的登陆方式太过残暴——在海洋中撞毁或大气中焚化。
反复试错几次后,他终于搞定了这一难题。
2015年,猎鹰9成功发射并回收。
很快,史无前例地,之前用过并回收的猎鹰9为SpaceX正式被贴上“可再利用”的标签。
派一支二手箭执行任务,你只需要支付推进剂和一点例行维护的费用——这直接节省了太空飞行成本的100甚至1000倍。
根据估算,其运载成本为1.54万美元/kg。
这还远远不够,但已经比之前的创新简单了。
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超大火箭,之所以设计成这样,就是想通过在轨道上补料,来降低成本。具体的技术流程,这里就不详谈了。
即将发射的这支火箭,成本大约在在0.66万美元/kg。按一个成年人体重为80kg计算,去火星的单程估价为50万美元。
而且,按照马斯克的说法,最终价格可能降到10万美元以内。
这是个非常诱人的数字。
如果价格1亿美元,除了国家买单,没有人愿意掏这个钱上太空;如果5000万美元,也许有几个富豪会愿意尝个鲜;如果1000万美元,会有更多的富豪愿意体验。
而如果是50万美元,我们所熟知的一些网红、名流,大概率都会去上太空转一圈。
当上天价格为1亿每人次时,人类会建造几个小型太空实验室,送几个实验员,发射几个小型无人探测器——这是波音等老航天开的黑店价格。
当上天价格1千万每人次时,人类可以建造大型太空实验室,极少数富豪会一掷千金尝个鲜,但尚无建设太空旅馆的必要——此时的潜在太空顾客规模大约在千人量级。
当上天价格为1百万每人次时,富豪名流都可以去太空游玩,太空旅店、初步的太空工厂、月球和火星基地,都会被提上日程,太空商业投资热情会被点燃,太空基建会达到小镇规模——此时的潜在太空顾客规模大约在10万人量级。
当上天价格为10万每人次时,大量的富裕人群皆可前往太空,大规模的轨道基建成为可能,太空城市初具雏形,火星基地会扩张为殖民地规模——此时的潜在太空顾客规模甚至能达到千万人规模——这时太空旅行如飞机航班一般常见后,可以达到的层次。
这些场景,预计会在本世纪中后期都能实现。
而当上天价格为1万每人次时,人类的足迹将遍布整个太阳系,星际贸易兴起,小行星带开采迎来投资热潮,太空殖民地基本可以自给自足,开始产生太空主权。
此时,人类正式成为太空文明。
要达到这一层次需要极为发达的轨道基建,铺设动量交换网络,使得飞船从亚轨道开始就可从轨道基建获得动量补给,在几乎不消耗自身推进剂的情况下抵达太阳系的各个角落。
这时,大型星际载具也将具备投资价值,使用核聚变推进技术的大型运输舰、大型工业舰乃至星际战舰都会成为现实。
这样的场景预计会在22世纪初实现。
届时,一个全新的市场,乃至崭新的文明进程,就真的启动了。
03 尾声
回到现实,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,已经被无数人诟病了。
有人说是骗局,有人觉得异想天开。
对此,他曾回应过:“在地球上,只要你想你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去到任何一个角落。在这里,已经没有任何物理的限界可言。现在,宇宙才是我们的边界,对于任何具有探险精神的人来说,宇宙的探险才是心向往之。”
先不论对错。
至少,你得去尝试。
讲真,造火箭,造大火箭,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。
但是,只有一个人去做,他就成了最特别的那个——某一种可能的未来,被掌握在一个人手中。
这仅仅只是选择上的区别。
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,不一定能成功,但必定会成为一个开始。
编辑/Somer
标签:
推荐文章
- 深圳2021年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6530套 获得督查激励
-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
-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
-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
-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
-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
-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“3+”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
-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
-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“绿色”路
- 走近网瘾少年们: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?
-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
-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:长津湖的寒冷,与战斗一样残酷
- 绥化全域低风险!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中国故事丨“沉浸式”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!
- 升旗、巡岛、护航标、写日志,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
- 他从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到重装空投“兵专家”
-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,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
- “双减”后首个长假:亲子游、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
- 天山脚下,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
- 且看新疆展新颜
- 《山海情》里“凌教授”的巨菌草丰收啦
- “双减”出台两个月,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?
-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?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
- 面对婚姻,“互联网世代”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?
-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,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
- “辱华车贴”商家及客服被行拘,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
- 网游新政下,未成年人防沉迷的“主战场”在哪?
- 160万骑手疑似“被个体户”?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
- 报告显示:这个国庆假期,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
-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:你们自己学习要好,就可以做很多事儿
-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
- 从1.3万元降到700元,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“玄机”
-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?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
-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
-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
- 云南保山:170公里边境线,4000余人日夜值守
-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,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
-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: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
-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
-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:广东总量第一,“北上”这类人才多
- 神经科学“罗塞塔石碑”来了: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
-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,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(返)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
-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
-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、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
- 这场红色故事“云比拼”,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
-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
-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
- 看,生机勃勃的中国
- 百闻不如一见——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
-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
-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
-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
-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?国庆5.15亿人次出游,你咋过的?
-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.1万人次
-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: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
-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: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
-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.03亿人次
- 公安部交管局: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,5位交警辅警牺牲
-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.15亿人次
-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.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
-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℃至6℃
-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
-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.41亿元
- 新疆伊犁州: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
-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
- “数说”杭州无障碍改造:触摸城市“爱的厚度”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
-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“海上花园”
-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
- 直径2米“面气球”亮相 山西首届“寿阳味道”美食大赛启幕
-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
-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:洋茶人“云上”喫茶 传播中国茶“味道”
-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
-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:数字改变“关键小事”
-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
-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
-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
-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
-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
-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
-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
-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:一身雨衣、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
- 水能载物亦能“生金”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
-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“有惊无险”
-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
-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
- 从进“培训班”到看《长津湖》
- 厦门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撤除离厦通道查验点
- 济南趵突泉地下水位创1966年以来最高纪录
- 杭州“十一”假期后初中取消统一早读
资讯
行业动态
-
观焦点:今晚,全世界都在等待
- 观焦点:今晚,全世界都在等待
- 环球微动态丨板材界的“南极人”?云峰新材IPO,产能靠外包商标授权贡献近5成毛利,四年分光超7成净利润
- 当前快讯:援乌武器过境奥地利引争议 奥内政部称未收到相关申请
- 世界热议:仁宝公布掌托可折叠笔记本设计 获iF设计奖
- 全球信息:印度最新假酒事件:至少27人死亡
- 每日焦点!重阳投资汤进喜:私募与投资者利益一致,要加强合规、投研能力
- 【天天快播报】岭南文化活起来 西樵文旅动起来
- 当前资讯!马斯克:特斯拉今年推出全自动驾驶 汽车价值将大幅提升
- 【环球快播报】5月1日起施行!杭州首次为历史文化名城立法
- 最新资讯: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海外竞争力提高 成为智能制造新名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