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企土储换仓,跟着人口、产业、资金新流向走
“关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、优中选优”已成为房企投资的共识,市场仍在筑底时,投错一块地可能就意味着难以承受的代价。
历经行业深度调整、三年疫情影响后,哪些城市仍旧值得投资?
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《2023中国城市开发投资吸引力排行榜》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和广州四个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吸引力排名仍位列前四,优势明显;杭州、成都、南京等1.5线城市各项指标表现较好,排名仍位居前十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排在6—10位的是成都、南京、苏州、武汉、西安,这些城市经济及人口规模大,产业优势明显,市场需求旺盛。不过,武汉近两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较大,排名下降两位;南京、苏州房地产市场韧性凸显,排名均提升1位;西安人口连续多年快速流入,经济保持较快增长,吸引力跻身前10位。
排在第11—20位的是长沙、重庆、合肥、宁波、青岛、济南、天津、郑州、佛山和东莞。不同城市或受疫情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,排名有所下滑;或市场活跃度高,排名有所上升。
2023房地产开发投资吸引力TOP50城市
数据来源:中指研究院测算
上述城市的投资吸引力增减背后,是产业动向及其引起的人口流向。中指研究院指出,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,房地产行业呈现出存量和增量并行的态势,人口、产业和交通仍然是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驱动力,尤其是人口和产业,对市场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。
“人”去往哪里?
人口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基础,其总量和增量均直接影响住房需求空间。
2022年,全国总人口出现60多年来首次下降,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趋势发生新的变化。
珠三角、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整体呈现流出态势。
其中,珠三角制造业、外贸等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大,短期内就业人数减少。此区域内9市除珠海外,常住人口均下降,其中东莞、广州分别减少10万人、7.6万人,深圳特区自设立以来首次人口负增长,常住人口减少2万人。
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持续缩减,2022年仅石家庄、唐山、沧州等少数城市常住人口增加,北京、天津分别减少4.3万人、10万人。
长三角、长江中游多个核心城市人口明显增加,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显现,长沙、杭州、合肥人口增量位居全国前三。
该机构指出,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发达的经济基础、强大的创新能力、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城市间较强的产业协同性。
杭州数字经济产业发达,人口增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,2022年常住人口增加17.2万人,增量居全国第二;合肥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,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加持下,人口吸附能力居全国第三位,2022年常住人口增加16.9万人;不过,上海近些年人口增速整体呈放缓态势,2022年受疫情影响,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冲击,部分产业外迁,人口流出明显,全年常住人口减少13.5万人;
长江中游城市群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,同时核心城市在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中承担创新带头角色,制造业、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。
其中,长沙工程机械、汽车、生物等支柱产业的高速发展,吸引更多人口聚集,2022年常住人口增加18.4万,居全国首位;南昌产业聚集效果明显,全年常住人口增长超10万人,位列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二。
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人口虹吸效应持续显现,西安和贵阳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万,成都人口增加7.6万人,核心城市凭借经济较快发展、更多的就业机会,持续强化对周边人口的吸引力。
中原地区、东北地区人口则普遍下降。
产业和钱流向哪里?
在这轮新的人口流动中,产业是吸纳和吸引人口的根本要素。近些年,新一轮技术革命开启,战略新兴产业持续发展,各地聚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核心城市新兴产业发展迅速,先发优势或带动产业链聚集效应进一步提升。
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“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”研究成果,2022年中国新经济500强企业中,民营企业数量为407家,占比超八成,为新经济的创新高地;北上深三城企业数量稳居第一梯队,聚集新经济500强企业最多,合计数量达到216家,比例高达43.2%。
从区域上看,东部地区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强、科技水平高,新经济500强企业数量也占据明显优势,为422家,占到总数的84.4%。
中部地区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分别为37家和34家,占比分别为7.4%和6.8%;东北企业数量最少,仅有7家,占1.4%。
生产总值方面,总体来看,2022年我国GDP万亿城市数量与上年一致,仍为24个;110个城市经济总量在3000亿元以上,较2021年增加5个;24个城市GDP超万亿,数量与2021年持平,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%,较2021年小幅下降。
具体到城市,上海、北京、深圳经济总量保持前三位;广州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,2022年GDP仅增长1%,位列全国第5,被重庆超越,这两个城市GDP均在2.9万亿左右;武汉疫情后经济逐渐恢复,GDP再度超过杭州,位列全国第8,武汉、杭州GDP均近1.9万亿;东莞受疫情及外部订单减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,名次较2021年下降2位,但仍保持在万亿GDP之上。
另外,2022年常州、烟台GDP均达9500亿元以上,即将迈上万亿台阶。
从增速来看,2022年,我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演化,全年GDP增速为3%,多数城市受疫情冲击,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回落,仅个别城市增速超10%(金昌、宁德)。
在万亿以上的城市中,部分城市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放缓,如上海2022年GDP下降0.2%,北京、广州、天津、郑州等城市GDP增幅均在1%左右。
聚焦核心城市群进行投资
近几年,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日益明显,优势区域因市场需求支撑较强,在下行周期中成为企业业绩“压舱石”。聚焦这些优势区域进行投资,有助房企成功穿越周期。
据中指研究院报告,2022年,主要城市群经济人口规模及发展水平优势明显,五大城市群(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、长江中游、成渝)在土地面积仅占11%的情况下,经济规模在全国中占比达53%,常住人口数量占比42%。
经济与人口的高度集中也为住房市场发展带来巨大优势。2022年五大城市群商品房销售面积占比为48%,销售金额占比达61%,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由2021年的56%提至58%。
各大城市群中,长三角城市群吸引力占据鳌头,有14个城市位居全国投资吸引力前50。前述机构指出,2022年长三角房地产市场受疫情影响调整幅度较大,但热点城市基本面良好,市场韧性较强,2023年以来市场情绪逐步修复,土拍热度也带动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企稳。
珠三角城市群的9城中,有7城位居投资吸引力前50。机构称,虽该城市群受到疫情严重冲击,经济增速放缓、人口大规模外流,但城市群经济发展韧性凸显,产业升级进程加速,有望迎来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。预计珠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存在恢复预期,但区域复苏节奏有赖于广深市场恢复速度。短期来看,随着政策持续优化、人口加速回流,核心城市市场情绪有望改善,销售或有所修复,带动区域市场有序复苏。
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各城市内生动能逐渐修复,但人口持续外流,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释放空间受限。其中,北京市场仍是驱动京津冀房地产市场的核心动能,销售市场整体平稳,政策有空间,市场预期有望逐渐修复;天津人口持续外流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一定制约,但产业和人口规模对市场形成支撑,其余城市市场企稳或需更长时间;河北三四线城市市场仍承压。
成渝城市群区域内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。机构分析,成都楼市保持较强韧性,政策仍存优化预期,市场成交有望保持在高位,城市投资吸引力强;重庆受产业结构调整及商品房库存偏高影响,市场信心不足,土拍情绪仍不乐观,短期市场承压,中长期市场空间仍在。
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资源集聚能力强,但短期房地产市场恢复动力弱,市场企稳仍有赖于经济恢复及政策带动。
标签:
推荐文章
- 深圳2021年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6530套 获得督查激励
-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
-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
-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
-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
-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
-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“3+”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
-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
-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“绿色”路
- 走近网瘾少年们: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?
-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
-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:长津湖的寒冷,与战斗一样残酷
- 绥化全域低风险!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中国故事丨“沉浸式”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!
- 升旗、巡岛、护航标、写日志,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
- 他从一窍不通的“门外汉”,到重装空投“兵专家”
-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,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
- “双减”后首个长假:亲子游、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
- 天山脚下,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
- 且看新疆展新颜
- 《山海情》里“凌教授”的巨菌草丰收啦
- “双减”出台两个月,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?
-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?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
- 面对婚姻,“互联网世代”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?
-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,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
- “辱华车贴”商家及客服被行拘,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
- 网游新政下,未成年人防沉迷的“主战场”在哪?
- 160万骑手疑似“被个体户”?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
- 报告显示:这个国庆假期,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
-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:你们自己学习要好,就可以做很多事儿
-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
- 从1.3万元降到700元,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“玄机”
-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?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
-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
-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
- 云南保山:170公里边境线,4000余人日夜值守
-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,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
-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: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
-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
-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:广东总量第一,“北上”这类人才多
- 神经科学“罗塞塔石碑”来了: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
-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,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
- 农业农村部:确保秋粮丰收到手、明年夏季粮油播种
-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(返)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
-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
-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、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
- 这场红色故事“云比拼”,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
-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
-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
- 看,生机勃勃的中国
- 百闻不如一见——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
-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
-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
-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
-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?国庆5.15亿人次出游,你咋过的?
-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.1万人次
-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: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
-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: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
-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.03亿人次
- 公安部交管局: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,5位交警辅警牺牲
-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.15亿人次
-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.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
-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℃至6℃
-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
-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.41亿元
- 新疆伊犁州: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
-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
- “数说”杭州无障碍改造:触摸城市“爱的厚度”
-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
-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“海上花园”
-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
- 直径2米“面气球”亮相 山西首届“寿阳味道”美食大赛启幕
-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
-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:洋茶人“云上”喫茶 传播中国茶“味道”
-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
-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:数字改变“关键小事”
-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
-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
-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
-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
-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
-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
-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
-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:一身雨衣、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
- 水能载物亦能“生金”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
-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“有惊无险”
-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
-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
- 从进“培训班”到看《长津湖》
- 厦门中高风险地区清零 撤除离厦通道查验点
- 济南趵突泉地下水位创1966年以来最高纪录
- 杭州“十一”假期后初中取消统一早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