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 :

首页 >  行业动态 > 正文

刘伯温得知朱元璋要杀自己,机智问皇帝此字如何写?而后死里逃生

时间 :2023-08-05 20:15:14   来源 : 中华网热点新闻


(资料图)

自古以来,皇帝与开国功臣之间只能共苦,不能同甘。早有汉高祖刘邦得天下,反杀谋臣武将七位异姓王,后有明太祖朱元璋登基称帝,故意制造"明初四大案",株连百姓达十多万人。朱元璋早年艰苦的流浪生活使得铸造了他果敢、坚毅的性格,这种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,成就了他的以后,但这种性格也让他变的生性多疑、容易猜忌、脾气暴躁、手段残忍。虽然朱元璋爱民如子,但是看待一统打天下的功臣却不怎么样。有这么一个人,他追随朱元璋多年,最终主动放弃权利。这个人在民间传说中,地位可以和诸葛亮并驾齐驱,才智谋略可以和张良不分伯仲。三分天下诸葛亮,而明朝这一统江山,就有着这个人的汗马功劳与丰功伟绩。说到这里,想必也猜到此人是谁了吧?这人就是刘伯温。

刘伯温,作为中国民间中的智囊人物,他的传奇色彩极浓,刘伯温其人精于星相谶纬之学。在《烧饼歌》中他展示出诸多的神异技能的一种:能掐会算,上知五百年,下知五百年。据《明史》卷所载:公元1363年,朱元璋与"大汉皇帝"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,每天交锋数十次,伤亡士兵不计其数。这一天,朱元璋坐在临时搭建的坐具胡床之上,指挥打仗。忽然之间,守候在旁边的刘伯温大喊一声:"有危险。"催促朱元璋立刻更换船舰。朱元璋连忙转移到了一另艘船上,还没坐稳,就听得轰隆一声,之前的船被敌军的飞炮打的稀巴烂。若没有刘伯温,恐怕朱元璋的性命就要丢失于此,而这时的刘伯温,又向朱元璋献上谋略,在敌方隔岸观火看热闹的时候乘胜追击,打的对方措手不及。无奈之下,陈友谅落荒逃走,中流矢而毙命,此次战役刘伯温功不可没。

朱元璋听从刘伯温的建议,各个击破,稳扎稳打,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皇帝的宝座走向。公元一三七三年,刘伯温开始参与制定了灭元作战计划,先取山东、旋师河南,然后进兵大京。有人质疑:刘伯温一介书生,手无缚鸡之力,这些丰功伟绩应该都为徐达等人创立。没错,武将英勇战场杀敌,功不可没,但其后若没有刘伯温运筹帷幄,恐怕明朝的成功来的没这么容易。刘伯温就是那四两拨千斤之人,朱元璋都由衷的说过:"军师踢一下凳子,胜过十万雄兵。"刘伯温先后协助"吴国公"朱元璋解除东西两线威胁,而后南征北战。

公元1368年,这一年对于朱元璋是不平凡的一年,朱元璋在应天称帝,成为明太祖,国号明。刘伯温也成为了助明开国的一代功臣,建立赫赫功勋。至此之后,刘伯温维护国家安定,在财务、军政等方面为新王朝建立了完备的制度。皇权本身已经是高度集中的产物,可朱元璋却仍不满足,反而把这种集中推到极限。朱元璋废除冢宰制,拒绝士大夫对国家进行管理,希望以此确保权力的整体性。此时的朱元璋对刘伯温越来越不满,心中生出要杀刘伯温之心。刘伯温什么人,此人神机妙算、洞彻天机、未卜先知,对于朱元璋的心思早就猜到。

刘伯温在家中写奏折之时,一道圣旨传来,令刘伯温前去商议大事,这时的刘伯温心里很清楚这是一个幌子,如果前去肯定有去无回。心中盘算好才准备动身。朱元璋前脚踏入殿中,朱元璋就问道:"为何来的如此之慢?"想要怪罪一个怠慢之罪,刘伯温回答道:"微臣在家中奏写奏折,可是偏偏有那么一个字,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如何写。"朱元璋听后笑到:"你可是我大明朝的文学家,又擅长书法,究竟是怎样的字能难到你?"刘基立刻回答道:"皇上宽厚仁慈,此乃大赦天下的赦。"朱元璋便是大笑道:"此字都不会写,刘基你可真是不中用了,拿纸和笔墨过来。"刘伯温应到,连忙照做,伸出其中一只手,于是朱元璋在刘基的手中写出一个"赦"字。刘伯温此时便是立马跪了下来,向朱元璋说:"谢主隆恩。"这时候的朱元璋,才反应过来,原来自己上了刘伯温的套。于是打消了念头,批准刘伯温辞官回乡。

能理智客观的看待自身困境,能够保持头脑冷静,迅速想出应对之策的刘伯温,没有得到太多荣华富贵与称号,刘伯温的智慧也不再受到朱元璋的赏识,受到更多帝王统治者的猜忌与官场朝廷上的诋毁与质疑。因此,这样明智的功成身退才是最佳的选择。

文/邓睿

标签:

推荐文章